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Wedo Education

[视频曝光]“华人学生优秀都是拼爹!”美国教育局高层言论被骂上热搜


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县北部的圣迪吉托(San Dieguito)联合高中区一名非裔拉美校监Cheryl James Ward詹姆.华德(职称相当于地区教育局局长),竟然在联合高中董事会的高层会议上,在讨论“为什么亚裔学生成绩好”这一话题的时候,非常武断地归结于他们“家里有钱!”


圣迪吉托联合高中学区的总监詹姆.华德

(圣迪吉托联合高中学区)


教育局内涵华人:因为有钱,所有成绩好


据了解,当时詹姆.华德当时正在参与学区的DEI课程,课程宗旨是多元(Diversity)、平等(Equity)、兼容(Inclusion)。


学区教委Michael Allman在看了综合数据之后,提出了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他本来说的:“为什么亚裔学生在学校表现成绩这么好?我们知道为什么吗?”



他提出这一话题的背景是基于一种现象:包括印度、韩国、越南、日本与华裔学生,比其他种族拿到D与F的比例少很多。



学区教委原意是好的,并没有任何指向性,然而接下来的发言却被带偏了。

听完问题过后,在长达几分钟的发言中,校监都从各方面佐证“华人有钱论”,例如华人“家境好”“父母有钱”“学区房”等等充满酸味的发言,让在场的听众一片哗然。



面对这个话题,

詹姆.华德一听完,

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输出,

还非常直接地点名中国学生。


“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为什么,在圣迭吉托学区涌入了来自中国大量的亚裔学生。这些人能把孩子弄出国读书的人都是富豪,如果你没有钱,你不可能来到美国,买得起200万一栋的房子……这些能够来到美国的都是金融、教育、社交、情绪等方面的佼佼者,他们非常有目的性地直奔我们这个地方。”


圣迪吉托联合高中学区

位于恩西尼斯塔市的办公大楼


这一通连珠炮似的言论,把在座的人都听懵了,气氛瞬间尴尬。


首先Michael Allman的本意也针对的是亚裔,没有单独拎出来一个族裔来说。其次,大家讨论的主题是孩子的学习,而话题被詹姆.华德带成了家庭经济的讨论。完全偷换了主题,变成了分析“论华人孩子如何靠金钱上位“。


此外,她话外之音也充满排外的味道,她反复强调“他们来到我们的地盘”这类说法,“Chinese”这一词汇出现的频率最高,这不是促进社区族裔和谐的做法。


听完这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发言,在场一名女士提出异议。她明确表示:“我认为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针对差不多的问题,我问过教SAT的老师。你知道她说的啥吗?她说孩子的父母、祖父母会和他们同住、照顾孩子,他们的情况是华人大家庭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教育上。这是几代人的努力,非常有团结有力量的。



听到有人把话题重点过渡到“祖父母”,这名校监感觉又“有话要说”。


她补充说:“你知道吗?当我们环顾社区环境的时候,经济条件还是至关重要的,看看我们的孩子都住在什么环境吧。在我居住的社区Carmel Valley卡梅尔谷,可能近几年没有那么明显,前几年有大量的中国人涌入,他们扎根于我们社区,这些都需要大量资本。他们一般都是携着孩子、祖父母一同定居这里,祖父母确实会在家照顾小孩。不过,我们的拉丁社区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当家的家长必须要打两份工,也没有祖父母帮忙,只能从日出工作到日落,另一名家长只能自己待在家里照顾小孩。确实你说的情况是对的,这两种家庭情况是不一样的。”


校监詹姆.华德可能忘了这是一个有关于学术研讨的公开会议,而不是和三五好友的茶话会。她的发言像是没经大脑脱口而出的激情输出,也充满了固有偏见,认为华人都是有钱人、土豪、拼爹,这无疑是对华人家长和小孩兢兢业业,几代人的努力的无视和不尊重。


偏激言论引起华人公愤


据了解,圣迪吉托学区因为学区重划事宜,近几个月来面临保守派与自由派的对立。保守派包括Michael Allman与学区主席Maureen Muir,自由派则为詹姆.华德与部分教委。所以,这才有了在视频中,明显有对立关系的两方观点。


但对我们华人家长来说,不管教委的高层如何权力斗争,就詹姆.华德本人偏激且片面的言论来看,已经亵渎了一个教育高层的身份,她本身作为有色人种领导,对种族偏见是嗤之以鼻,却这样无端伤害了另一个种族。她的一己之见只是在强化针对亚裔的刻板印象。


目前,詹姆.华德已经在华人圈已经引起了公愤,说她德不配位,呼吁她下台的不在少数。也有很多华人学子站出来为自己和父母正名。很多都是父母非常节约,白手起家,给孩子争取的良好的学习条件,华人对教育的重视,不是她一两句“有钱”就能概括的。

这位网友基本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我对这位领导的说法感到震惊,这表明她对自己的社区是有多么不了解。亚裔学生在学校学习好是因为他们的努力、热情以及对知识的渴求和坚持,家庭支持也很重要,但不分贵贱。”



据了解,圣迪吉托学区共有1.27万名中学与高中生,他们确实多数都来自富裕家庭,年收入中位数在13万5000美元,确实比其他学区的低收家庭少。但是这个学区的有钱人又不止是华人,其他族裔包括詹姆.华德卖穷的拉美裔,能够上这个学区的孩子家庭基本都不错。


据了解,该学区也有12%的亚裔学生家庭不佳,低于平均值19%。而拉美裔可能家庭状态不佳的学生占到了44%,但仍有56%是家境不错的。


这条视频被传上了YouTube,经过几天时间,就产生了上万次观看。涉事人詹姆.华德也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后来,詹姆.华德也对网上的口诛笔伐有了回应。


她一开始强调YouTube影片是断章取义,用意是在模糊学区重划的焦点,发动对她的人身攻击。稍后詹姆.华德又对媒体承认,自己的遣词造句的确有所欠缺:“我确实应该换种方式表达,因为议题本身就很复杂,不该过于简化处理。”她表示,自己的本意是想说明学生的成就来自于四大支柱,情绪、经济、教育与社会资源


这番说辞算是勉强挽尊了,但她话里话外非得把华人有钱这一点拿来反复强调,全程也没有任何正面的词语来肯定和夸赞华人家长的付出,是最让人感觉被冒犯的地方。



对此,圣地亚哥加大的教育学者Samuel Museus强调,亚裔社群已经因为疫情被特殊看待了。而所有的公众人物,在谈论这一群体时更应该慎重。不该以传统刻板印象认定亚裔学生表现好就等于家世好。此外,亚裔本身就组成就复杂,亚洲有很多国家,这些学生不止来自中国。而詹姆.华德对Carmel Valley出现大量“华人家庭”的提名,是不太合理的,也暴露了一定的成见。


华人孩子教育成功背后是几代人的努力


如果说华人教育的成功仅仅是多金,确实太肤浅了。

那么,华人成功的背后是什么呢?

不是每个华人学生都是富二代,多的是跟随父母从零做起,在异国他乡一点点建立人脉和原始资本的学生。他们的父母大多做着非常基础的工作,例如他们在餐厅、工地打工,来供孩子上学。而很多华人学子也很争气,能够努力考上名校,青出于蓝胜于蓝,过上比父母更轻松的生活。其实不是华人父母多有钱,而是华人父母多愿意花钱。


至于祖父母的帮助,也是基于华裔文化刻进骨子里的光宗耀祖的文化信仰,以及对子代爱的延续。这种三代人传递性的爱,不在很多西人的理解范畴之内。之前,谷爱凌一举夺冠惊艳四方,在美国酸她的也不少。其实这背后就是中西方教育理念的悬殊,网上有一句非常中肯的评价:谷爱凌的成功,背后是三代人girl power的累积。



的确,比起西人十八岁之后把孩子一脚踢出家门,房子、车子、教育都一概不管,华人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断奶期”可能会延续到他们成家立业。这原本就是文化传统的不同,和经济基础没有太大关系。

华人父母对孩子的关心能够事无巨细,一路为他们铺设到底。

班班就经常和各种类型的家长交流,来咨询的家长,自身也许并不是大富大贵,然而在他们心目中,孩子的前途非常重要。无论家境如何,他们的孩子都冲刺名校的路上。

前来咨询AP项目的家长↓


主动跟进教学进度的家长↓


当我们惊叹于别人的孩子又拿到了多大的offer,拿了UBC的offer,投去羡慕的眼光时,对方可能还在为与藤校失之交臂而惋惜。而对孩子学业留心的家长,心里都应该有一张行程规划表,对孩子在每个阶段应该做什么了然于胸。

眼界决定境界,态度决定高度,孩子的成才之路,从来没有偶然。从针对薄弱科目的补课到春假安排,到AP考试的冲刺,再到准备夏校,都是以几年为时间段,有规划、有目标地准备。



孩子在三观尚未形成之前,对自己的未来感是很模糊的,但家长作为早就饱经世故,体验过社会残酷的前辈,对孩子的提携至关重要。可以说,家长是孩子成才路上最大的贵人,是把孩子送进名校的第一使者。



而很多“放养”的西人家长,可能连AP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提前一年甚至几年去准备,然后冲藤、冲名校了。所以光是diss华人的教育理念有什么用呢,孩子成绩能提上去吗?

那AP是什么呢?这里简单科普一下,AP(Advanced Placement)是美国大学先修课程,在全世界范围内(包括美国本土)均可授课。而AP考试是对这一学习的检验,涉及英语、科学、社会学等36门学科考察。近年来,AP课程在加拿大高中教育必不可少,获取4分(5分满分)以上的好成绩更能作为申请本地或者美国名校一张如虎添翼的通行证。



今年的AP考试定在5月2日,每年考试的结束,都意味着下一年学习的开始。目前,9-10年级的学生已经在考虑做AP课程学习的预备了。温度教育的常规课在8月中旬开课,基础班更紧迫,是在5月就开课。

大家可以开始着手准备了↓



其实,纵观整个北美,自带悠闲气质的BC省,其实对孩子的教育比较佛系(落后),很多孩子到了大一都有不同程度的滞后。


对此,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的华人家长,能够有前瞻性地引导孩子去提前参与AP学习,不仅为孩子增加了一项名校资格的背书,也能够为他们大一课程的学习进行预热warm up,这是很重要的,奠定了孩子大学几年的学习冲劲。



所以,华人孩子优秀的原因,并不是华人家庭多有钱,而是家长的意识和眼界。大家都知道,北美高等教育体系很难有水分,即便经济好的家长,也不能确保孩子的GDP能够多一个百分点,孩子的优秀还是离不开稳扎稳打的学习,提前的规划,以及临场的发挥。


愿社会对华裔的付出多点客观肯定,少些刻板印象,也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去到梦想的舞台。



1 view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